如何正确服用氯吡格雷?听听药师怎么说
氯吡格雷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线抗血小板药,主要通过阻断二磷酸腺苷(ADP)P2Y12受体,干扰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从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的形成和发展。氯吡格雷本身并没有抗血小板活性,必须经过代谢酶的活化才能生成具有抗血小板活性的代谢产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包括近期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或确诊外周动脉性疾病患者,以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置入支架的患者,通常需要与阿司匹林联合。
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强大而持久,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不可逆,影响血小板的整个生命周期,每日服用1片(75mg)氯吡格雷可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用药3-7天可达到稳定血药浓度,使40%-60%的血小板受到抑制,随着血小板更新,其正常功能才能恢复,一般在停用氯吡格雷5天后血小板才能重新聚集,最多可抑制血小板功能7-10天,因此,氯吡格雷早晨或晚上服用均可。
氯吡格雷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明确注明,与或不与食物同服均可,但是有研究显示,食物对氯吡格雷吸收有明显影响,餐后服用氯吡格雷,可增加血药浓度,延长作用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增加药物的吸收率和利用率,因此,推荐餐后半小时服用氯吡格雷,如果在常规服药时间的12小时之内发现漏服,应立即补服1片(75mg),并按照常规服药时间服用下一片,如果超过常规服药时间12小时之后发现漏服,不需要补服,应在下次常规服药时间服用1片(75mg),且不需要剂量加倍。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置入支架的患者,需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1年,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
遗传药理学研究发现,氯吡格雷在体内需经过CYP2C19(一种代谢酶)代谢转化为活性产物,才能发挥抗血小板作用,中国人有大约14%CYP2C19功能缺失,即慢代谢型患者,无法完成代谢转化,或转化率很低,导致氯吡格雷失效,显著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因此,在使用氯吡格雷前须进行基因检测,确定基因型,慢代谢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增加氯吡格雷用量或换用其他抗血小板药。需要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如抗血小板治疗并非必需,应在术前7天停用氯吡格雷,以免增加手术出血风险。最后,坚持服药,避免中断治疗,如果必须停用氯吡格雷,需尽早恢复用药,停用氯吡格雷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小编猜你还想看: